隨著國家二胎政策的開放,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選擇生二寶。
大街上也能見到越來越多的帶兩個孩子出行的家庭。
婷婷今年9歲了,作為媽媽和爸爸貼心的小棉襖,她聰明伶俐,乖巧可愛,不論是學習還是生活上,都從來沒讓父母操過心。
看著班裡的同學有很多都做了哥哥姐姐,每天放學時都有可愛的弟弟妹妹來接放學,她羡慕極了,回家後她也總是吵著要爸爸媽媽再生一個小寶寶。
本來還有些猶豫的夫妻倆一聽女兒的話頓時就做了決定,今年年初,婷婷的弟弟終于出生了。看著白白胖胖的小嬰兒,婷婷喜歡得既不敢用手摸,又想要抱著弟弟不撒手。
雖然是高齡生下了第二個孩子,但是媽媽一點不覺得疲憊,因為她不用擔心婷婷的心理會產生落差,而且平時婷婷還會主動幫忙照顧弟弟,甚至有時弟弟要在姐姐的懷抱才能入睡,這讓家人欣慰不已。
但是隨著弟弟慢慢地學會了走路,開始有了物權意識,父母發現姐弟倆開始出現了矛盾。
有時弟弟故意搗亂姐姐寫不好作業,有時弟弟故意扔壞姐姐的文具,諸如此類的情況每天都發生。
可是每當弟弟一不順心開始哭鬧的時候,父母總是告訴婷婷作為姐姐要讓著弟弟,婷婷越來越覺得自己很委屈,終于有一天,在爸爸告訴她必須要讓著弟弟時,她怒懟到,「憑什麼他比我小就可以不遵守規則!就可以為所欲為!難道我不是你們的孩子嗎!
」
婷婷的話頓時讓爸爸媽媽呆住了,看著婷婷滿臉的淚水,他們才突然醒悟到這段時間讓女兒受到了多大的委屈和不公平的對待。
晚上的時候,經過爸爸媽媽耐心的開解和仔細的溝通,婷婷終于放下了心理的介懷,重新開始呵護起弟弟來。
雖然父母想要二胎多是因為想給大寶找個伴,但是往往卻忽略了大寶的心理也是需要家長呵護的。
生了二胎,怎麼樣才能讓兩個孩子和諧相處呢?
1. 生二胎之前先跟大寶溝通很多家長平時對家裡唯一的孩子寵溺慣了,生怕再生一個,老大會不同意,所以往往就會「先斬後奏」,乾脆瞞著大寶,等生完了再把二寶抱回家。
其實這樣會嚴重刺激到大寶的情緒,本來大家的焦點都是自己,突然之間自己不再是唯一被關愛的了,巨大的心理落差會影響大寶的身心健康發展。
所以家長如果決定了生二胎,必須先跟大寶溝通好,要讓大寶有心理準備。
2. 讓大寶參與到照顧二寶當二寶出生後,家長的精力和時間難免會分給二寶更多一些,這樣大寶就會容易覺得被冷落了,心理會產生失望感。
這個時候,家長可以讓大寶參與進來一起照顧二寶,比如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讓大寶幫忙換尿褲,抱一抱弟弟妹妹,或者出門的時候告訴大寶要保護好弟弟妹妹。
這樣大寶會覺得有使命感,自己是被需要的,就會把自己被分走的愛產生的失落感轉化成責任感。
3. 可以讓兩個孩子合作完成事情當二寶長大一些,家長可以交代一些簡單的需要協作才能完成的任務給兩個孩子,這樣孩子在合作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但加深了手足之情,而且還會變得更有責任心。
4. 維持大寶原有的環境和習慣有些家長生了二寶就不重視大寶,甚至讓大寶做出犧牲,比如讓出本來獨自擁有的臥室,或者犧牲本來的業餘時間來照顧二寶。
家長覺得大寶這麼做是理所當然的,卻沒考慮到大寶也還是個孩子,也是需要被照顧的。
當二寶出生後,父母要儘量維持大寶原有的生活習慣和生活環境,以減少大寶因為二寶出生而產生的落差。
5. 教育中要公平對待在二胎家庭中,我們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是姐姐/哥哥,要讓著弟弟/妹妹。」其實這句話本身就是不公平的,不管孩子年齡大小,都要遵守原則,誰對誰錯家長一定要拎清,不能一味地偏袒二寶,而讓大寶受到不公平的對待。
有兩個孩子是一個家庭的財富,父母應該一碗水端平,同時照顧到兩個孩子的心理健康,這樣才是真正的給大寶找個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