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向小兒媳讓大兒媳養老,公婆說:房子應該給孫子,誰讓你生丫頭

立梅結婚的時候,婆婆說家裡沒錢,沒給她彩禮,可隨後幾個月後小叔子結婚,婆婆卻拿出了五萬給小兒媳小蘭。

立梅跟老公說:「你當初說你家為了收拾新房,已經沒錢了,怎麼現在又拿出了五萬?你這不騙我嗎?」

老公說:「我真沒騙你,我爸媽當時確實是這麼跟我說的!」

立梅說:「那我不管,你得給我討個說法,也得給我補五萬,你要是不去說我就自己去。」

老公做為家裡的老大,不願意讓老婆跟老媽處不好,就說:「還是我去吧。」

他們是農村人,公婆家裡房子一共六間,一家兩間分成三家。

所以公婆、大兒子、小兒子,其實都是住在同一個院子裡,只不過各自開火。

立梅老公出了自家門就進了他爸媽家。

「喲,大哥來了?」小兒媳小蘭跟老大打著招呼。

老大一看弟媳婦在,也不好問了,坐了一會兒就又回去了。

立梅更生氣:「你就是窩囊,正好小蘭也在,你不趁著這個時候問個清楚?」

老大悶著頭:「我可不好意思張嘴。」

立梅從炕上跳下來:「我去!」說完不顧老大拽她就走了。

……

「大嫂,你來了?」小蘭跟立梅說話。

立梅看了她一眼:「正好小蘭也在,媽,我想問你件事。」

「啥事啊,說吧。」婆婆道。

「媽,我結婚時你說沒錢不給彩禮了,為啥小蘭結婚你就給了五萬呢?」立梅直接就問。

婆婆說:「這個事啊,正好小蘭結婚時家裡有錢了。」

「是啊,大嫂,這叫此一時彼一時。」小蘭也說。

「啥此一時彼一時啊,」立梅才不信呢:「如果隔得時間長也行,可我們倆結婚就差幾個月,明擺著就是你看我好說話故意騙我。」

小蘭得了便宜,肯定要幫婆婆說話:「大嫂,你可別這麼說,媽咋能騙你呢。」

立梅道:「如果不是騙我的話,媽,你也應該給我補五萬彩禮。」

婆婆搖搖腦袋:「家裡沒錢了。」

「哈!你娶小兒媳婦就有錢,到我這兒又沒錢了?還說不是騙我?就是欺負我好說話!」立梅氣得大聲說。

正好小叔子也來了:「大嫂,喊啥呢,在院裡都聽見了。」

「老公,你來得正好,大嫂挑理了,因為媽給我彩禮沒給她。」小蘭說。

「大嫂,這就是你的不對了,此一時彼一時嘛,哪能放在一起說?再說你是當大嫂的,也不能跟我們小的一般見識啊。」小叔子幫著腔,這兩口子說的話都一樣。

立梅最後也沒說過,氣得又回了自己家,進門就跟老公發脾氣:「老二就知道幫媳婦,你呢,自己躲在家裡不知道給老婆出頭。」

老大脾氣一向很好,不惹事也不願爭搶,勸立梅:「你別生氣了,以後我打工多賺錢,再給你補不行嗎。」

立梅打了老公一拳:「你賺得的錢本來就應該是我的!」

老公不幫著自己,婆婆不講理,立梅也沒招兒,彩禮這事雖然生氣,但也只好這樣了。

一年後,她跟小蘭先後生了孩子,婆婆更偏心小蘭了,因為小蘭生的是兒子,立梅生的是女兒。

婆婆一分沒給立梅,卻給小蘭500.

錢不多,但事做得讓人生氣。

立梅又開始跟老公念叨:「你媽真是太過分了,兩個孩子都是你們家的種,她憑啥要分別對待啊?還說不是偏向小兒子?」

老大還是勸老婆:「媽一個農村老太太,就靠種點地,再加上種點菜,能有多少錢,你要實在生氣,這錢我補!」

他又來這套。

立梅怨道:「我不是在乎那500塊錢,沒那500我照樣把閨女養活好,但你媽做事太氣人,不給錢不說,就連孩子也是生那天看了一眼,現在孩子都五個多月了,她再來看過一回嗎?」

這事其實老大心裡也挺有想法的,你再重男輕女,也不能表現得那麼明顯不是嗎?

老大就去找老太太去了:「媽,我那閨女現在可招人稀罕了,你過去看看唄。」

老太太正在和麵:「我不去,你那媳婦太能挑理,去了又找事。」

「立梅這人其實挺好的,主要是你跟我爸倆人做事不公平啊。」老大說。

老頭從裡屋出來了:「咋不公平了,在農村,看重孫子就是最公平的!我們給小蘭那500就是獎勵她生了大孫子的。」

「就是,你們生不出來怪誰?」老太太又添了一句。

老大心裡挺鬱悶的:「爸媽,你們要是再這樣的話,那可就失了我跟立梅的心了!」

老太太「呵呵」笑了兩聲,一心揉面,不說話了。

看來老媽根本不在乎他們兩口子的感受啊。

老大覺得挺受傷,回家了。

自己的爸媽,他再有想法,也不能說啥,只好又咽下去了。

但等到小閨女一歲半的時候,他卻再也忍不了了。

那天他幹活回來,立梅去做飯,把閨女交給他帶。

天挺暖的,他就帶孩子在院子裡玩,正好老媽出來抱柴,小閨女見了奶奶,張著小手喊「奶奶,奶奶。」

老太太卻連走近一步都沒有:「奶奶忙著呢,跟你爸玩吧。」

小閨女還是在喊:「奶奶。」

老太太抱完了柴往屋裡走,對老大說:「行了,快別讓你閨女喊了,怪鬧的。」

就這一句話,這個態度,把老大心傷了。

老太太怎麼對待他和他老婆都行,他都能忍,可這麼對他最愛的小閨女,他忍不了了。

當晚跟立梅商量,不在這兒住了,去縣裡租個房子,打工賺錢,不靠種地也能過好。

立梅毫不猶豫就同意了,她早就想遠點離開公婆和小叔子一家了,她看不得小蘭總是抱著兒子在她面前晃,更看不了公婆對孫子那種嘻笑的模樣。

兩口子商量好,第二天就開始收拾東西了。

這一下驚動了兩個老人和小兒子一家。

他們都來看熱鬧,當得知老大一家要搬走時,全都沒有一點挽留,非但如此,立梅甚至看見小蘭眼裡的開心,她大概也早就巴不得自己走吧。

兩口子肯幹,在縣城裡不到一個月就立下腳根,老大找了工廠工作,立梅在家裡帶孩子幾個月後,把孩子送去了幼稚園,自己也找到了售貨的工作。

這樣一來,去掉生活費用,每月還能剩下錢,比在農村強多了,他們甚至後悔不如早點出來了。

就這樣,老大兩口子算是正式跟老人和弟弟一家劃清界線了,平時根本不聯繫,每年只在過年的時候意思意思,回去一趟。

買點東西,看看老人,在自己的舊房子裡住兩晚就走了。

公婆沒有一年給立梅孩子紅包的,但她現在真的不在乎了,可能是去了縣城之後,眼界打開了,賺錢多了,就懶得理會這些事了。

就這麼過去了十幾年,立梅的閨女也上了國中了,學習挺好的,而小叔子的兒子聽說小學都勉強上完,根本不愛學習。

兩口子更是慶倖來縣裡了,自己的日子開心了,閨女的也受到了更好的教育。

而公婆這時年紀也都不小了,地前兩年就交給了小兒子種,讓他們每年給點錢就行了。

老大的地之前出租了,後來也交給了弟弟,就當是給爸媽養老盡一份力。

立梅一直以為公婆的養老就由小叔子負責了,可某一天突然婆婆給老大打了電話,詢問住址,說是他們想來看看孫女。

閨女都上國中了,這麼多年婆婆啥時想看過孫女?

立梅覺得可能不只這麼簡單,應該是有別的事。

等到公婆來了之後,證明她的想法是對的。

兩個老人坐下沒多久就抹起了眼淚,訴說著小兒子和小兒媳對他們不好,他的地,老大的地都交給小兒子了,每年卻只給他們一千塊錢,一個月平均還不到一百,而他們又沒有農村養老保險,每個月就靠這點錢生活太難了。

幾次跟小兒子小兒媳討要錢,他們卻說:「你們舊衣服夠穿了,吃的菜我們也給,還要那麼多幹啥?能活著就行了唄。」

幾次討要未果,還把小兒媳惹著了,現在動不動就是指桑駡槐地罵人吵架。

老兩口日子實在過得太憋氣了,才想起找老大來。

「立梅呀,你心是最好的,以前我就看出來你比小蘭強多了,我們倆商量想在你家養老。」公公說。

立梅不為所動,以前就看我比小蘭強多了,為啥還對我那樣?

婆婆又在誇孫女長得好看,學習好等等,努力地表達著他們對孫女的喜愛。

可孩子已經跟老人生分了,聯手都不願意讓奶奶拉。

立梅聽到婆婆這些假情假意也覺得挺噁心的,她一直搖頭:「爸媽,之前不是都講好了嗎,我們把地給小叔子種了,小叔子負責養你,現在又說這些算咋回事啊。」

「立梅啊,」婆婆開始又要哭了:「以前我們能幫忙幹活,他們還過得去,現在我們幹不動了,他們就看不上我們了。」

公公也說:「是啊,要是實在能過得下去,我們也不會來找你們了,我知道我們當年對不住你跟孩子,現在想想太後悔了。」

可後悔不是也晚了嗎,十幾年都過去了。

立梅還是不同意,但老大心裡卻有點酸楚了,他一向容易心軟。

「立梅,你看看,要不然……」老大試著跟老婆商量。

婆婆說:「立梅,我們也不白讓你養老,我們這些年也攢了點過河錢,都交給你了,你愛咋花就咋花吧,等我倆沒那天,你把我們一燒,灰一揚就中了。」

婆婆說得那真叫可憐,說完還從衣服裡拿出一個小布包,裡外三層地打開後,裡面是兩萬塊錢。

立梅倒真是意外了,公婆能攢下這些錢,也算是本事了。

公公還把背的大包打開了:「我們連裝老衣服都背來了,就是不想再走了,立梅啊,你就看在這兩萬塊錢的份上收留我們吧。」

一提到錢,立梅就想起來了當年那個彩禮的事。

「哼,如果你們當年也能給我彩禮,就算不是五萬,只給兩萬,我心裡也不可能那麼生氣。」

「現在就當是補給你彩禮吧,只要你願意管我們。」婆婆說完就把錢塞進立梅手裡了。

他們也算聰明,知道兩萬塊錢養老根本不夠,所以寧願用這些錢打動立梅的心,也要賴著留下來。

看到爸媽把裝老衣服都帶來了,錢也全都給了自己老婆,老大再也忍不住了:「立梅,爸媽太可憐了,你就點頭吧。」

立梅想了想:「行,那這錢我就收著了,但我還有個條件,即然是我們給你養活,你們農村的那兩間房子也得歸我們。」

「行行,歸你。」公婆趕緊點頭。

這樣公婆就在立梅家裡住下了。

其實立梅也不是那狠心的人,兩萬她是收下了,但她並不想用它來彌補自己的彩禮,孩子都都這麼大了,還補什麼彩禮?

再說公婆這錢想都不用想,都是從牙縫裡省下的,她也實在不忍心據為己有。

她收著,也是想幫公婆保管,以後有個病啥的,好給他們用。

老兩口這一番哭訴,也算沒白費,老大兩口子早就買樓了,三個房間,他們也算跟著住一回樓房,成了縣裡人。

過了一年光景。

由于立梅家的伙食好,老兩口都白胖了不少。立梅又給他們四季都買了新衣服,打扮得都跟換了個人似的。

而這一年來,由于公婆都住進了自己家,孩子學習緊張,立梅要工作,還要兼顧著老人孩子的,自己和公婆農村的房子一次也沒有回去看過。

她跟老公原想著,等什麼時候有空閒了再回去把房子租出去,把自己和老人的地也租出去。

可還沒抽出時間回去呢,卻聽到一個意外的消息。

那天立梅在路邊碰見了村裡人,過來賣瓜,她買了些,又聊了會天。

村裡人問她:「你小叔子蓋新房請酒,你們咋沒回去呢?」

「小叔子蓋新房了?啥時的事?」立梅問道。

「已經是大半年之前了,你公婆走了沒多久他們就蓋了,嘿,六間連排大瓦房,真不賴。」

「六間?」立梅更驚訝了:「那他們是把原來的房子都重新蓋了?」

「是啊,你們跟老人不是把房子都給他們了嗎,他們蓋完房子把院牆和大門都重修了,全是他們的了。」村裡人說道。

立梅聽完馬上就轉身回家,連瓜都不要了。

回去之後公婆還在悠閒地看電視,吃蘋果。

立梅火冒三丈,原來公婆都是騙子,早就把房子全都給了小叔子。

「立梅呀,你不是說買菜嗎?咋空手回來的?」婆婆問。

「早點做飯吧,我們都餓了,對了,晚上做點肉啊,我想喝一杯。」公公也說。

「喝你的頭!」立梅怒聲回道。

老兩口很驚訝:「你說啥?」

「我問你們,你們是不是把自己的房子和我們的房子全都給了小兒子?」立梅問。

老兩口看立梅這神態,明白她是全知道了,所以一時都不說話了。

立梅更確定了,村裡人說的都是真的。

立梅:「你們還說後悔以前對我不好,還說把房子也給我們,都是騙人的,現在不但你們的房子歸了小兒子,把我們的房子也給出去了!憑啥這樣對我!」

公公說:「你別生氣,你們日子比他們過得好,我們就給他們了。」

「是啊,立梅,農村的房子不值啥錢,你也清楚,那四間房加在一起也就值幾萬塊錢,你們一年就掙回來了。」婆婆說。

立梅氣壞了:「你們總是以為我是計較那點錢是嗎?我是恨你們總是欺負我好說話,總是偏心,騙我!」

婆婆說:「我們哪偏心了?那兩萬塊錢不是給你們了嗎?」

「我真是跟你們說不清道理,行,那兩萬我還給你們,你們馬上走,別在我家住了!」立梅說完就把存摺找出來丟給婆婆,又讓婆婆去收拾東西,馬上走。

這下公婆可急了,他們都出來了,房子也給了小兒子,再回去小兒子肯定不要他們了,就算把錢給小兒子,他們也信不著,那兩口子拿了錢保准變臉。

婆婆開始求立梅,公公則是躲到房間給老大打電話去了。

老大很快趕回來了,當他知道事情真相後也氣得不得了:「虧這一年來把你們照顧得這麼好,你們就安的這個心?我算看清了,你們從心裡一直都偏心弟弟他們,還讓我勸立梅?我勸不了,我也不想勸,你們快走吧。」

想不到老大回來也是這個態度,老兩口更傻了。

以為老大心腸軟,再哭一場就能留下了,可他們不知道,心腸再軟的人反復去傷也硬了。

老兩口又哭又求,但不管怎麼說,老大兩口子就是不鬆口,一定讓他們走。

沒辦法,他們只好又坐客車回去了。

當他們敲開小兒子家大門時,小蘭臉色馬上就不好看了:「你們還回來幹啥?不是在縣城裡過得挺享福嗎?」

老兩口跟小兒子小兒媳說,房子的事讓老大兩口子知道了,他們炸了,說啥也不養他們了。

讓小兒子兩口子再養他們。

「我們也不多要,就給一間房住,管我們吃喝就行了。」公婆說。

但小兒子和小兒媳根本就不願意,父母現在幹不了重活了,他們嫌累贅。

可也不能看著他們晚上睡大門外吧,那樣會被人罵的。

就給老兩口在後院找了間倉房,讓他們單獨去住。

幾天後,老大兩口子也請假回來了,從弟弟手裡要回了土地,租給了別人。

房子是要不回來了,因為當年也全都是公婆的名。

公婆看見老大兩口子回來,趕緊過來,想讓他們看看自己現在住的倉房,一可憐就能把他們再帶回去,可老大和立梅看都沒看,就又急匆匆走了。

老兩口就一直住在倉房了,小兒子只負責給他們點米麵青菜,其他一概不管。

他們雖說手裡握著兩萬塊錢,但一點也不敢亂花,也不敢被小兒子小兒媳發現,為了能再寬鬆一些,他們又養了幾隻雞和鴨子。

日子過得緊巴而又窩心,跟之前一年在老大家裡的日子真是天壤之別。

他們真是想不通,房子給兒子,其實是給了孫子,誰家財產不傳給兒孫呢,這難道不正常嗎?

可老大和立梅,在縣城裡住了這麼多年,就是不懂這個道理!

老兩口現在心裡苦啊,害怕生病,更害怕另一個突然離開,剩下的那個還怎麼活?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