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頭是生活中的必備寢具,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要和枕頭為伴,現在的枕頭可以說五花八門。
成年人使用的乳膠枕、竹枕,夾心枕頭及枕頭內放入棉花、蕎麥、茶等。也有小孩子睡覺時使用的特製軟枕,中醫認為正確使用枕頭,有助于睡眠還能預防頸椎疾病。
但在一些古裝影視劇中,卻發現古人使用的枕頭,竟然也有很多種類。但主要可以分為木枕、石枕和瓷枕。
難道睡這種枕頭不會傷害頭部和頸部嗎?古人為何喜歡硬的瓷枕頭,有啥科學道理?專家道出真相,竟是為了「方便」女人。
第一、枕頭的由來及發展史
《詩經》中曾有「輾轉伏枕」的說法,可見早在先秦時期人們就已經開始枕枕頭了,傳聞古代枕頭的發明和曹操有很大關係。
據說曹操幼年時期勤學苦讀,並立志長大之後要平定天下。所以每天讀書都會到深夜,除非是眼睛睜不開之後才會上床休息。
後來成為了將軍之後也依然卷不離手,他的床榻上經常上堆滿兵書,由于曹操公務繁忙沒有時間收拾,並且也從來都不讓下人都他的書籍。
困乏之際就會直接躺在書匣上倒頭大睡,細心地書童發現後,便給他製作了一個軟墊,放在了曹操的書匣上。
曹操發現後甚是開心,很多來找他彙報軍務的將領,也都發現了這個「秘密」,于是紛紛效仿枕頭也隨之開始在軍營中流行。
當然,這種說法尚未有明確記載,但也可以作為枕頭出現的一個佐證,傳說中「枕頭」一詞就由此而來,但實際上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枕」字。
上個世紀50年代中期,河南信陽長台關曾出土一個戰國楚墓,在這座古墓的墓室中,就曾出土過一張保存完好的漆木床,而床上則有一個竹枕。
其實,枕頭的出現時間要比三國時期更早,否則《詩經》中也不會有「輾轉伏枕」的記載。只不過不同時代的枕頭材質不同,一般情況下多以木質為主,到了隋唐時期瓷器發展達到了巔峰,所以瓷枕也就應運而生了。
第二、瓷枕的發展及演變所謂瓷枕即瓷質的枕頭,這種枕頭是用燒制瓷器的方式製作而成。並且瓷枕就像一個藝術品,因為古代人工巧匠在燒制瓷枕之時,還會用彩釉在其表面繪成精美的圖畫並題詩。
其實據史料記載,隋唐已開始燒制瓷枕,到了宋代瓷枕更是大行其道。當時的磁州窯、當陽峪窯 、扒村窯 、登封窯等,都曾出土過大量瓷枕。
瓷枕作為一種枕頭,想必會讓很多人都特別納悶,現代人在購買枕頭的時候,大多數都會購買材質較軟的記憶枕頭,因為這樣的枕頭枕在頭底才舒服。
難道瓷枕不會讓頭部不舒服嗎?很顯然大家的這個擔心都是多餘的,因為瓷枕是夏季消暑納涼的利器。
過去既沒有電風扇更不用提空調,所以在炎熱的夏季睡覺的時候非常難受。所以古人為了達到降溫的目的,才會睡在瓷枕上。
南宋女詞人曾寫過《醉花陰》詞:「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可見睡在瓷枕上的涼爽感,簡直要將人「涼初透」一個「涼」字盡顯瓷枕的消暑功用。宋代瓷枕的發展非常成熟,而且瓷枕的尺寸也非常齊全,從十幾公分到四十公分可謂應有盡有。
另外,瓷枕除了有解暑納涼的功用,而且還具有一定養生功能。因為按照中醫的說法,睡硬枕頭可以調節血壓,並且可以有效防治頸椎疾病。現在也有很多人喜歡睡硬枕頭,因為他們覺得只有睡在硬枕頭上睡眠質量才更好。
第三、為啥瓷枕讓女人更「方便」
過去由于人們講究「身體髮膚,受之于父母」,所以無論男女不在萬不得已之下都不會剃髮。所以他們的頭髮就會越長越長。
長髮及腰對古人來說只是小兒科,古代女性的頭髮最長可以長到腳後跟,可見在無論是洗頭髮、梳頭,還是睡覺的時候都特別不方便。
所以為了方便起見,女人會將頭髮盤在頭頂,並且除非洗頭髮的時候,其他時間都不會打開頭髮,這樣在睡覺的時候就會特別不舒服。
但是自從有了瓷枕之後,就可以方便女性睡覺了,因為瓷枕的硬度和高度都比較適合放頭髮,所以可以起到非常好的定型作用。
枕頭出現說明古代傢俱文化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因為這是古人真正意識到了,睡眠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另外,各式各樣的枕頭都能體現出不同的作用,而起源于先秦時期的枕頭,經過歷朝歷代的發展,終于變成了現代社會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