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遷補償從1億漲到10億,卻不肯搬走,成全球最霸氣釘子戶

「愚公移山甯不智,精衛填海未必癡。深谷為陵岸為穀,海水亦有揚塵時」——張耒《山海》

古代愚公發現他家附近的大山阻礙了道路,就開啟了一段艱難卓絕的移山過程,很多人都嘲笑他的癡愚,認為自然的重量是如此宏大,愚公就算再怎麼反抗也沒用,但是愚公為了自己的家園,耗盡力氣,只為某一天趕走這一片大山,還自己一片淨地——現在想來,「愚公移山甯不智」,只要有足夠的堅韌,足夠的決心,雖然不一定能移走眼前的阻礙,捍衛自己的家園,還是能夠問心無愧,問心無悔。

日本千葉縣成田市的居民,就完全復製了這愚公移山的精神,他們遵從內心,用自己卑微的力量與當局對抗了整整三十年。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政府發覺現有的國際機場不能滿足使用需求,想另辟一方新地來進行機場建設。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經過一番長期考察後,他們放棄了其它的候選地,選擇千葉縣成田市三裡塚,作為建設機場的最終選址。政府安排負責人和當地洽談,完全沒有料到的是,這個行為激起了三裡塚居民的憤怒。

三裡塚居民並不是這片土地的原住民,相反,他們是1945年接受戰敗懲罰來到這裡的「拓荒者」,那一年,原滿蒙開拓團的成員從中國歸來,被政府派遣到這片荒地,他們在這裡親手耕耘、建設,才有了如今的成田市。

對于這些居民而言,土地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家園,不能被工業化的爪牙掌握,這些居民很大一部分最後就轉變成了釘子戶,死守在自己的土地上,絕不離開。

為了能夠消滅這些釘子戶,國家開出賠償條件,這份條件在當時看上去已經算是很誘人了:以100萬日元的單價收購每991平米農田;而且,如果被收購土地的土地權所有者不願意再種地,想開啟新生活,那政府還會給他們發一筆農業廢止補償;如果土地所有者想把賠償金拿來購入新的土地,新的土地還可在原來基礎上增加1.5倍。

這些條件,這些賠償,無疑刺激了很多人的眼球,好多人選擇不再當釘子戶,爽快的搬離舊土地,拿著賠償金過起新生活,但是,這只是一部分意志不堅定的人。另外還有一群執拗的釘子戶們,跟新左翼運動家聯手,通過政治運動來反抗。此時的中國正在紅色運動[高·潮],亞非拉也正在愈演愈烈的獨立運動之中,這無疑讓成田市的左翼勢力獲得巨大激勵。政府沒有想到,本來一個簡單的征地計畫,演變成了二戰後最大規模的政治抵抗運動。

一九七一年的時候,政府第一次採取鐵腕手段,施行強制征地,機場規劃地附近的建築被強制性的關閉、拆除,兩年以後,政府安排人員對機場的第一條跑道進行施工。不過,強制手段的實行也無法扭轉釘子戶的決心,他們直接在機場旁土地建了大鐵塔,宣洩自己的負能量,讓飛機沒辦法遵循原有路線起飛降落。

政府規劃機場的時候本來計畫了三條跑道,但是有二十五家住在跑道附近的農戶不願意搬走,這兩條跑道被迫停工了很長一段時間。後來在負責交涉的員工的不斷勸說下,八家農戶動搖了,搬開了。但是剩下的十七家農戶仍然頑強阻撓著機場的建設,成為釘子戶,堅持戰鬥到底。

一九七八年五月二十日,成田機場最終正式開放。不過這個時候的日本當局,已經對剩下的釘子戶們心生警惕,不敢輕易招惹,把本來要建立第二條跑道的計畫無限推延,最後直到1999年,在事情過去二十年以後,才開始著手建設新的飛機跑道。

因為當年留下的教訓太過慘痛,讓人心有餘悸,警方仍然保持著成田機場的全天不間斷監控,他們會對機場週邊的所有人員進行盤查,生怕其中有惡意的反對派人士;幾十年裡,成田機場為了不干擾釘子戶們作息,晚上都不設置夜班航班。

成田機場土地上最開始有三百二十五家農戶,後來,隨著日本左翼勢力逐漸消亡,隨著時間的逐漸流逝,政府補償的拆遷費也在不斷的上漲,慢慢的,這個數字在不斷減少。千禧年以後,很多釘子戶跟政府達成了和解,不再抗議機場建設,逐漸搬出了本來的地方。但是到現在為止,還有八家釘子戶仍然孤獨而倔強的存在著。

最開始政府給出的拆遷費價格是一億日元,現在已經漲到十億日元,約合人民幣六千五百萬元,但是這麼高的價格也沒有讓他們動心。

這八家僅剩的釘子戶,大多數人已經年過七十,垂垂老矣,他們不搬離成田機場的原因各有不同,有人這輩子只想繼續在自己熟悉的土地上種菜,他認為土地的變化會導致蔬菜質量的變化,有人不想讓自己辛苦開墾的土地被徵收出去,他覺得有種不尊重他的感覺。

結語這場爭鬥結束後,很多人也在反思爭鬥發生的原因,都認為事件的罪魁禍首仍舊是日本政府,這是他們沒有跟成田市眾人達成一致意見,就直接強制征地,導致的逆反行動,釘子戶披荊斬棘這麼多年,掀起一場又一場的紛爭,也就是為了奪取自由和話語權。他們的努力其實也沒有完全白費,讓機場建設計畫生生滯後三十年。

如今成田機場已經投入正常運轉,成為日本第一重要的國際機場,除了它只有一條半跑道這一點很特殊以外,跟別的機場沒有什麼異樣。成田市也川流不息,人群熙攘,一切都逐漸恢復正軌,曾經死在鬥爭中的六個亡魂可能也早已安寧,不過,在回望那段歷史的時候,我們可以從中讀懂人地矛盾,讀懂高低地位、官民之間的碰撞。


用戶評論

2023/3/22 20:09:02